庆祝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 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天津开赛******
中新网天津2月3日电 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来临之际,明日之星·2022-2023中国银行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天津站比赛3日在天津盘山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单板小将同场角逐,共同庆祝这一重要节点时刻的到来。
明日之星·2022-2023中国银行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国际滑雪联合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指导,中国滑雪协会主办。本站赛事为期3天,3日率先进行的是单板滑雪大回转比赛。
比赛中,来自天津市蓟州区阳光户外运动俱乐部和天津阿尔卑斯滑雪俱乐部的运动员与全国各地优秀单板小将同场角逐。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仲权介绍,恰逢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以承办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为契机,丰富当地冰雪赛事体系,培养群众冰雪参与热情,有助于拓展城市冰雪多元渠道,合力打造京津冀共同体冰雪运动旗帜赛事。
一名天津当地的小选手说,很高兴能够在家门口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小选手们一起比拼。“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点燃了我们的冰雪激情,在一周年来临的时刻参与滑雪赛事感到很荣幸,希望以后也能代表国家队参加冬奥会!”
据悉,近期天津还举办了首届中国冰壶联赛、2022-2023赛季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等赛事。春节期间,天津市青少年轮转冰训练基地与天津冰雪嘉年华、天津冰壶馆同步对全市民众进行免费开放,掀起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高潮。
本站赛事还将分别在4日进行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5日进行高山滑雪大回转比赛。(完)
国家卫健委:刻不容缓做好医疗资源准备******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昨天(6日)举行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包括30多位大使、临时代办在内的130多个国家的驻华高级外交官出席。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在吹风会上介绍,三年来,病毒频繁变异,疫情态势不断变化,防控策略不断调整,但中国抗疫的理念没有变,那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 米锋:在优化防控策略方面,中国一直坚持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策略,我们先后遭遇了新冠病毒原始株和多个全球流行变异株的威胁,防控工作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是突发疫情应急围堵的阶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阶段,全方位综合防控阶段。我们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期。我们始终跟进研究病毒变异的新特征和疫情形势的变化,先后制定了900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特别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出台20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优化的新10条,将新冠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三年来,新冠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治疗药物纳入医保,疫苗全民免费接种,中国的新冠患者治愈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始终关注着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监测,根据高、中、低风险等级,提供分级管理和分类服务。在科研攻关方面,中国目前已有13款新冠疫苗批准使用,涵盖了4条技术路线,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在国际交流方面,中国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 米锋: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正在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面对疫情,我们加大聚焦群众的难题与需求,加强对脆弱群体的保护,提升接诊治疗的能力,不断筑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坚强防线。在应对世纪疫情的风浪里,14亿多中国人民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让我们再加把劲,我们相信越过这个寒冬,我们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国家卫健委:刻不容缓做好医疗资源准备 在昨天的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目前中国各地的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受前期疫情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迎来了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也会有所差别。多数的省份和城市正在度过感染的高峰。新冠相关重症发病人数持续增加,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加上春运和春节假期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会有部分地方迎来疫情快速上升,城市和农村同时出现感染率增长的局面,医疗救治任务仍然面临挑战。 焦雅辉介绍,我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刻不容缓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实现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置开放发热门诊(诊室)近5.7万个。目前,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使用率约80%。基层全面开展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健康监测。截至目前,完成全国1.9亿65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分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医疗救治兜底作用。24小时内完成急诊留观患者清零,充分发挥国家省地市专家组的作用,通过网络会诊、实地巡诊等多种形式,尽可能提高救治效果。总体来看,中国在短时间内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了评级转换,当前的床位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医疗救治的需要,我们也将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继续加强监测,因地制宜改造和扩容相应的资源,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的需求。(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1分快3地图 |